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柳絮敘柳畫陶潛



寫下桃花源記,留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他的五柳先生傳是自己模仿史記傳記的形式而寫的。雖然假托五柳先生之名,其實是作者的自況。他還有田園詩和飲酒詩,走樸素無華、平淡自然的路線,開創詩作新的方向和領域,對於後代的文人詩詞影響很深。刻意學他的人不少,真得其神韻的人卻不多。甚至,陶淵明在當時流行駢體文,崇尚華麗典雅的文風環伺下,他的作品自然被歸入非主流之類。直到昭明太子蕭統的昭明文選,才選錄他的作品,也不過寥寥數篇,但開始受到重視。從唐朝以後,卻越來越得到人們的喜愛、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晏殊、陸游,都高度肯定和推崇。

五柳先生傳真是用不到幾個字,能將自傳壓縮到如此精簡卻厚實的佳作,古往今來,的確罕見。摘錄如下,一起玩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不懂音樂,卻收藏著一張本色不加漆繪的琴,只是弦和琴徽皆無。每次好友歡聚飲酒,就撫琴附和著唱歌,琴無弦徽,當然無聲,他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等境界,只用無聲勝有聲來形容,未免小覷。我看根本是『出聲的畫,畫出的詩』,你認為呢?

關於柳樹,可以想到不少相關成語。「柳暗花明」即是一例。我卻喜歡「桃紅柳綠」一詞,它語出唐•王維《田園》詩:“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讓人聯想到江南沉浸在春天煙雨朦朧的景緻中,是詩中畫,是畫中詩。品味之際,身上無濕,胸懷有詩。梅雨濕意的季節,特別想讀詩,特別想寫詩!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柳絮紛飛,柳姿綽約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司馬光 客中初夏)

據說,柳樹原產地在中國。柳樹(Willow),是一種常見樹木,屬大型落葉喬木。分垂柳、旱柳兩種。喜生水邊。根據風水理論,柳樹是陰柔之物,可用來擋剎。千年前的中外祖先們就已經知道用柳樹的葉子、根或樹皮煎煮成湯劑,可用來治療疼痛及紅腫。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化學家才經由實驗方法證實這個可退燒消炎的活性成分是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不過,水楊酸本身對胃之刺激性很大,一般人卻無法忍受該化合物所產生的副作用,所以科學家們便開始尋找更好的代替品。一位在拜耳(Bayer)藥廠工作的科學家Hoffman,為了減輕他父親關節炎的痛苦,他合成各種不同水楊酸的衍生物,以便降低其對胃的刺激性,
終於在1899年,發現了水楊酸的乙醯酯非常溫和,不但對胃刺激小且其仍具有鎮痛、解熱之藥效,這個便是今天仍十分有名的阿司匹靈(aspirin )。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

北宋詞家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思念之情。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西湖湖畔景象



不會跳傘,還是可以放心搭飛機,不會游泳的人,很確信自己不會被推擠落水嗎?

Alex 停留上海期間的居家生活照








一行共七人,暫居大姐在浦東世紀公園附近的公寓大樓。
照片中可見中庭花園。
家母。
麻將桌上右手下家依序為大姐、小妹、大姐夫。
餐廳廚房
享用美食吃到極為滿足的神情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這個有意思?!



這部腳踏車是杭州市消防應急分隊,當年配置在清河坊街,屬清河坊街歷史街管委會,當地觀光客人潮擁擠,木造建築物、古蹟文物、當地珍玩奇寶不少,腳踏車配搭消防器材,以備不時之需!

這天晚餐很精采,就在隔街不遠餐廳,國章兄招待本人、舍弟、司機小陳,四人吃了滿滿一桌杭州西湖美食,乾隆魚頭、東坡肉、宋嫂魚羹、及各式當地小吃美點,盤子堆積如山。我和國章說,乾隆六度下江南,吃的享受大概不過如此吧!我們還比乾隆皇帝多看了張藝謀的印象西湖山水實景大戲,乾隆帝是否後悔出生早?


Posted by alex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