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鎮的地理位置
恆春鎮位於屏東縣最南部、恆春半島南端,東鄰滿州鄉和太平洋、南邊濱臨巴士海峽、西邊則是台灣海峽、北部與車城鄉接壤,總面積約為136.7630平方公里;恆春鎮為熱帶性季風氣候,每年的9月至隔年3月會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吹過中央山脈,便在恆春地區形成強烈的落山風,加上日照強烈的環境恆春鎮成為盛產洋蔥的鄉鎮。另外,南方的海岸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地形,1982年時成立墾丁國家公園為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
恆春鎮的歷史發展
恆春鎮的氣候十分溫暖,昔日這裡遍佈著許多且美麗的蝴蝶蘭,因此恆春鎮古稱『瑯嶠』即為排灣族語中蘭花的音譯;清朝同治年間(西元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今日牡丹鄉),沈葆楨奉命來台治理台灣,便上奏朝廷為了加強海防,在此地築建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和城牆並設縣,是台灣唯一為了軍事防禦所建築的城池,成為屏東縣最早的縣治,又因為瑯嶠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便將瑯嶠改名為『恆春』。
恆春鎮-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是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面積廣達33,268.65公頃,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等五種管理分區,並擁有熱帶樹種1000多種,為台灣第一座熱帶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實驗林場之一;墾丁國家公園分為植物景觀與人工建築融合的遊賞區域、特有的地形景觀和植物景觀、原始珊瑚礁雨林帶等三區域,有許多特殊景觀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筍寶穴、銀葉板根、觀海樓、仙洞、一線天、垂榕谷、棲猿崖等旅遊景點非常值得遊客一遊。
恆春半島,冬天有東北季風造成的落山風,夏天的颱風也經常從此地登陸,半島的地底下,還蘊藏了天然氣,出火就是天然氣冒出地表,經過點火燃燒的現象,當地人視為奇觀。
說起恆春的出火奇觀,記載已久,早在清朝年間的「恆春縣誌山川篇」中就提及: 「出火在城東五里,三台山之左」,可見古人早就知道恆春鎮東方有個會冒火的地方,「出火」這個地名也沿用一百多年,至今未改。
古人還記載: 「火徙無處,然相處不遠,冬春有,夏季無」。這表示,古代的出火可能只是小火,會受晴雨天影響,時有時無,尤其是在雨季,地層的裂隙被雨水阻塞,天然氣上不來,就出不了火。
然而,現今所見的出火,是中油公司在墾丁鑽探石油氣所留下來的,孔隙大,出火旺,雖亦有春夏火之分,但終年不息。
出火是恆春古城附近很值得一遊的景點,經由國家公園整理後,增建停車場,在出火處構築圍籬,周圍還有一大片青青草原,聽說時常會有水牛跑來吃草,好一副田園風光,只因為早上六點多,不見其他遊客,垃圾卻不少。
據說,有些情侶還刻意選擇晚間來看出火,認為比較浪漫,尤其夜黑風高時,出火的火影幢幢,再加上不遠處有些古墓,更增添此處神秘氣氛。真想今晚再來,但被內人阻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道家術士指稱說,出火是位居台灣島的火位,所出之火乃「天火」也,吃了用天火烤的東西,人就可以改運,所以會有農民在此地烤蛋和烤玉米賣給遊客,人稱「改運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遍地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