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會側記──金色夕照下的軼聞趣事
 台銀百合會是一群由台灣銀行早年離職的退休女仕所組成,她們大約在1937年前後幾年,先後進入台銀工作,1945年前後陸續離開台銀。有的因結婚生子,心知肚明而離職,有的因二戰終結,改朝換代而離職,至於,有無類似電影海角七號的綺麗傳說,因七封情書未達而離職的淒美少女?有待編劇者察考。她們起初進入台銀工作,大約十四五歲左右,日治時代的國小或高小畢業,不是校長推薦,就是首長關說;不是在校成績優異,就是考試拔得頭籌。日文能力佳,數字能力強,不在話下。日人治台的時空背景下,台籍人士能有多少這樣出頭的機會?因此,一時俊彥一旦獲得錄用,各個信心倍增,表現出色。
 我真希望看見她們十四五歲時的模樣,可惜她們那時的年紀,還來不及生出我。雖然以她們現在的高齡,即將捨八進九,距離百歲不遠,我自己的年紀也坐五望六,輕舟已過萬重山。
 她們自己命名台銀百合會,依慣例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四中午聚會。據了解,當初發起人兼首任總召,凡事一馬當先,所以,她早已返抵天家,為其餘會友預備道路去了,偏巧大家反應冷淡,誰也不肯先發訃聞,表示跟隨。會友之間彼此謙讓下來,天上地面漫不經意拉扯幾回,悠悠蕩蕩多年又過去了。我看不必往維基百科或谷歌裡面找台銀百合會資料,我去過,沒找著。
 我算她們的兒女晚輩,參加聚會數不清幾多次,仍無法分辨口耳相傳和歷史文獻,何者可靠?不過,我想留下些許照片和文字,也好為日後預存探求真相的線索。其實,聽她們聚會時敘說的陳年往事,對於她們如何集體編織修護過往回憶,約略有所認識,感覺對自己絕對有所幫助。恐怕稍不留神,時候到了,自己依然會走向相同的路。
 台銀百合會每月一次的中午聚會,迄今大約持續將近二十年,人數鼎盛時期,許多會友夫婦共同出席,人數足以坐滿五張圓桌。舉杯歡聚畢竟難敵無情歲月,會友逐漸凋謝,堅守席次到如今的會友,加上陪伴家屬、外傭、內僮、受邀貴賓、觀察員,經常還能擠滿整張大號圓桌,難能可貴吧!穿梭餐桌席間的是溫暖的微笑、意會的眼神,眉來眼去,已然達到無聲勝有聲。
 她們當年上班地點就在台北重慶南路,台北本行〈台銀總行〉,臨近臺灣總督府。台銀建築物於1939年完工,由日本建築家西村好時設計,該建築牆體及列柱均為花崗石原物。混合採用了西洋古典建築元素,如四轉角渾重臺柱、二樓八根列柱、石雕花瓶欄桿、科林斯柱式之變體柱頭與女兒牆連續飾帶均為難得一見的佳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建築物遭美軍轟炸,屋頂於戰後重建。不過整體外觀,仍保有日治時期的莊嚴、厚重與安定之感,充分表現出穩重而理性的美感。現在的台銀總行建築物為市訂古蹟。
 我從聚會中聽來的趣事不少。
 某甲,第一天到班,如廁坐上馬桶,心想如果能夠先「坐領」乾薪壹週,往後的日子,即便在銀行做到死也甘心,只因為當時沒幾戶人家擁有與銀行同等級的衛浴設備。
 某乙,第一次走入營業門廳,想像著浸潤在華麗圓舞曲的場景,懵懂少女情懷的初體驗。
 某丙,受命奉茶給前來洽公的貴賓,心中極度不悅,嘟嘴皺眉,認為非己份內職務,真衰!不幸被抓公差,但是無巧不巧,前來洽公的貴賓,正是畢業時親手頒獎的校長,校長一眼認出是得意門生,卻高興到杯中茶水差一點打翻。
 某丁,應命主管跟前,口授要旨,即刻要書寫或整理打字,低頭縮肩前去,抬頭挺胸歸來,因為主管滿意到當眾誇獎,這下升等調薪在望。
 某戊,銜命入庫房,清理物件,踩過回收待斃的成捆成堆廢棄舊鈔,心中很不是滋味,深恐自己像廢棄舊鈔,來日無多。
 Time To Say Goodbye ,何日君再來。人間的孤獨,天上的祝福。人間的簽證效期有限,天上的護照永久有效。施恩憐憫的創造主,當她們聚會一起數算祢恩典的時候,懇求祢依祢的恩惠慈愛,記念保守她們,從今時直到永遠,因為祢是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